十大信誉好的平台【中国】科技公司-k8旗舰厅-k8手机版-k8体育
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 气体实验室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日期:2020-12-02

【研究背景】

太阳能驱动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(co2rr)转化为增值的化学品和燃料,既可以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,又可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,解决环境问题,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与coch4等单碳产品相比,附加值更高的c2 (包括c2)烃类和醇类产品更受关注。目前,由于*co中间体的特定结合能,铜是唯一能有效催化co2rr生成c2 产物的金属。但是,由于动力学迟缓和动力学上有利析氢反应(her)的竞争,其活性和活性位点之间的相关性目前仍然不明确,进而阻碍了其催化性能的进一步提高。

【成果简介】

近日,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、太原理工大学李晋平教授(共同通讯作者)等人报道了铜晶体促进co吸附和c-c耦合并因此对c2 产品具有优异选择性的刻面效应。与流通池中的可逆氢电极相比,作者在仅-0.54 v的条件下,对cu(oh)2-d上的c2 产品实现了高达87%的高法拉第效率(fe)和217 ma cm-2的大分流密度电解槽。通过与廉价的si太阳能电池与电化学电池耦合,构建了太阳能直接驱动co2rrpv-ec系统,c2h4c2 产品的太阳能转换效率达到了创纪录的4.47%和6.4%。这项研究提供了对cuc2 产物选择性形成的深入了解,并为电催化或太阳能驱动的co2还原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。该文章近日以题为coupling of cu(100) and (110) facets promotes carbon dioxide conversion to hydrocarbons and alcohols发表在知名期刊angew. chem. int. ed.

【图文导读】

图一、催化剂结构表征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acu(oh)2-d/cu箔、cuo-d/cu箔和cu2o-d/cu箔的制备示意图。

b-dcu(oh)2/cu箔、cuo/cu箔和cu2o/cu箔在co2饱和的0.1m khco3中,在-0.5v下与rhe的原位拉曼光谱。

e-fcu(oh)2-d的畸变校正haadf-tem图像。

g)显示配位数的(310)和(210)面的模型;黄色的正方形标记区域是正方形的cu100)。

图二、表面结构

a)在氩气饱和1 m koh中收集的cu(oh)2-d/cu箔、cuo-d/cu箔和cu2o-d/cu箔的cv曲线,扫描速率=5 mv s-1

bcu(oh)2-d/cu箔、cuo-d/cu箔和cu2o-d/cu箔的掠入射xrdα=0.1o)模式。

图三、h电池co2还原反应性能


a-ccu(oh)2-d/cu箔、cuo-d/cu箔和cu2o-d/cu箔在co2饱和的0.1m khco3水溶液中的法拉第效率。

dcu(oh)2-d/cu箔、cuo-d/cu箔和cu2o-d/cu箔的c2 fes

图四、dft计算、原位atr-seiras和原位拉曼光谱表征


aco2还原过程示意图。

b-dcu(oh)2-d/cucuo-d/cucu2o-d/cuco饱和0.1 m koh水溶液中从0.2-1 vrhe的原位atr-seiras光谱。

eco二聚化的活化能垒。

f*co二聚体的构型。

gcu(oh)2-d/cu箔在co-饱和的0.1m koh水溶液中从-0.1-1vrhe的原位拉曼光谱。

图五、液流电池内co2还原反应性能和太阳能驱动co2还原性能


a)液流电池配置。阴极:cu(oh)2-d/cp(1 cm2);参比电极:hg/hgo(1m koh);膜:阴离子交换膜;阳极:泡沫镍(1 cm2)

b-c)用液流电池在1m koh下测定cu(oh)2-d的法拉第效率、c2 分电流密度和法拉第效率。

d)图中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的i-v曲线。

e)太阳能驱动的co2rr电流密度和法拉第效率随时间的变化。

【小结】

综上所述,通过比较不同的氢氧化铜/氧化物衍生铜的性能,作者揭示了cu(oh)2-d/cu箔中的阶梯式cu(110)cu(100)位点对c2 产物的选择性/活性增强至关重要。原位atr-seirasdft计算和原位拉曼光谱证明,(110)促进co吸附和(100)促进c-c耦合到c2 产品。cu(oh)2-d显示c2h4fes~58%c2 烃类和醇类的fes~87%,在液流电池电解器中,c2 分流密度仅在-0.54v下为~217ma cm-2。在相同电位下,c2 碳氢化合物和醇类的功率转换效率达到56.5%。耦合到si太阳能电池上,c2h4c2 产物的太阳能转换效率分别高达4.47%6.4%。该研究为开发(太阳能驱动的)crrc2 产物的高效催化剂铺平了一条简便的途径,并指导了高效co2还原cu催化剂的开发。

论文第一作者钟达忠博士,共同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赵志坚教授和太原理工大学赵强教授,通讯作者为太原理工大学李晋平教授和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。文献链接: (angew. chem. int. ed., 2020, doi: 10.1002/anie.202015159)



网站地图